第170章 细说粤语歌
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在我们听普通话歌曲和粤语歌曲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感觉粤语歌曲更好听一些。
即使听不懂,但就是感觉要好听一些,其实这个原因也很简单。
从语言学、音乐创作和文化背景三个维度分析,粤语歌的独特魅力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第一点,语言音调的天然优势。
首先,声调更丰富:粤语有九声六调,而普通话仅四声。更多声调使歌词与旋律的匹配更灵活,朗读时已具音乐性。
其次,保留古华语音韵:粤语存留中古华语的入声韵母(如b、d、g),发音时气流摩擦感强,赋予歌词抑扬顿挫的韵律。
最后,协音创作原则:粤语填词需严格遵循“协音”规则,即歌词声调变化与旋律起伏一致,类似古诗词平仄,但要求更高,这使得歌词与曲调浑然天成。
粤语歌词声调变化与歌曲旋律变化基本相一致,这成了粤语歌曲好听的保证之一。
再说到第二点,创作流程与文化积淀差异。
首先,先曲后词的创作模式:粤语歌通常先谱曲再填词,根据旋律调整字音;国语歌则多为先词后曲,旋律需迁就字音,灵活性较低。
粤语歌独特之处是因为粤语歌词创作时就要考虑的问题:协音。
协音就是歌词声调变化,要和歌曲旋律变化基本相一致,否则将会很难听。
其次,粤岛文化自由度高:殖民地时期的粤岛未经历文化断层,早期有大量的内地文人来到粤岛,文人墨客将传统诗词融入歌词,兼具励志主题与古典韵味。
然后,填词深度与政策影响:早期粤语歌词直击人心,而国语版因文化差异或政策限制可能生硬改编。
最后第三点,情感共鸣与时代需求。
怀旧与治愈价值:快节奏社会中,粤语歌的舒缓旋律和nostalgia特质成为情感出口,尤其对宝妈、学生等群体有精神调剂作用。
文化认同感:粤语歌承载粤岛影视黄金时代的记忆,听众可以通过音乐联结文化根源。
粤语歌的“好听”是语言特性、创作匠心与文化沉淀的综合结果,其优势并非绝对,但确实在特定历史与审美背景下形成了独特风格。
因此,我觉得,很多人感觉粤语歌更好听这件事儿,其实是这么个理儿:听不懂的听旋律,听得懂的听情怀。
对于广大非粤语区的歌迷来说,因为听不懂,就像外语一样。由于你听不懂,所以你潜意识里会把曲不自觉的放大化,而因为你听不懂粤语,那么也就成了曲,自然会觉得粤语歌更好听。
而对于那些从小听粤语歌长大的歌迷来说,粤语对于他们有种母语的认同感,因此在情感上会更喜欢粤语歌。
当然了,并不是说所有的粤语歌都好听,只不过大部分粤语老歌还是很好听的。
在一个浮躁的时代,到处都是音乐垃圾口水歌,现在网上流行的歌曲,无论粤语还是华语,90%的都是口水歌,所以很多人更倾向于听经典老歌。
如果我们一听歌,都想到听老歌的时候,可想而知,现在的流行音乐会烂到什么程度!
言归正传,郭碧雯所选择的这首粤语歌,就是一首饱经岁月印证的经典老歌,因此也很容易的将现场的观众们拉入到了歌曲的情感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红楼之平阳赋》《欢迎来到我的地狱》《华娱调教师》《龙只想水群,不爱待在洪荒》《穿成镶边女配的她们》《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白衣披甲》《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全本迷】《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
OPPO小说【oppoxiaoshuo.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歌》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OPPO小说只为原作者爱新觉罗筐的小说《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歌》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新觉罗筐并收藏《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