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九三年(卅二) (第1/2页)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加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OPPO小说】地址:oppoxiaoshuo.com

这番话说的,颇有些诛心之意,但似乎好像大约也又说得通。

至于真假、亦或者是否真的如此,那也实在不好说。

总不能说,皇帝改科举、兴实学,就是错的。

站在一个“利益无关、只是信仰”的角度看,实学派觉得实学成为天下人人都要学的学问,从杂学提升到正学的地位,总是好的。

当然,若是利益相关,那就另说。对先发地区兴起实学后很多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比如说实学前1000名的人才,真要是全国普及了实学教育,人口基数一上去,别说前1000名,只怕前一万名都未必排的进去。

若是朝廷直接废旧学,而把空出来的萝卜坑,全都直接考实学,那岂不是对现有的一些实学学生而言算是人人有官做?而现在搞成这种改革的模式,铺开学堂和实学教育,那不相当于“卷”起来嘛——原本激进改革说不定能当个乡长的,说不定只能当个小学老师了;原本只在这么点地方招人,本来能考入一流的如成均馆之类的实学最高学府的,改革之后说不定就只能考到淮北盐垦区的农业大学去学种棉花了。

这都很正常,不是说学了实学、学了先进的学问,人就成圣人了。

而均田派说的借势为之,其实也算是借这种势,借这种实学派想要把旧学派占的萝卜坑都拔出来的心态,搞激进的朝廷改良式的改革。

这本身,又和历史上圣西门主义里的那一套东西很相近:把人分为三个阶层,真正有能力学了真学问的理所当然是新时代统治阶层的;占着茅坑不拉屎被认为没啥用的既得利益的旧统治阶层;以及老百姓。

只不过圣西门主义的原始版本里,鉴于法国的情况,以及法国当时压根没有文官考试制度这种在纸张和印刷术时代非常先进的东西,所以他划出来的新时代的统治阶层指的是银行家、实业资本家、工匠、发明家、艺术家等等这些。

而大顺这边因为存在纸张印刷术时代非常先进的科举制度,故而这边是把实学和旧学对立的,认为实学是理所当然新时代的官僚,而旧学是既得利益者早点让地方得了。

反过来那一面,对于传统的旧学一派而言,实际上这些年过来,实学重而经学轻的趋势,明眼人都知道已经不可避免了。

旧的经学科举已经走到头了,很多人也已经意识到了。

但并不是说科举背后的考试制度,走到头了。大顺现在没有那么激进,或者说没有那么被人把嵴梁骨都打断了的绝望和彻底自卑,故而对于科举背后的考试制度本身,还是有自己的认识的,并且认为这套东西是胜于别处办法的。

而“学校制”本身,至少学校这个东西,又是复古的。包括说当年王安石的改革,那也是用复古的名号搞的学校制。

让那些以科举为业的大部分乡绅地主,多学点东西,这引起的反弹没那么大——只要科举制本身存在就行,至于考什么那不是不能改的。哪怕说把八股,改成考背诵夷狄的圣经古兰,单就效果上那也没什么区别。

说句难听点的,以前能进殿试的,千军万马杀出来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要是自小学算数几何物理化学,那也一样杀的出来。

刘早就说过,他不过近水楼台先得月,中人之姿而已。这也实在不是谦虚。

搞学校制,在此时大顺更像是王安石三舍法的变种,内核仍旧是考试选拔。

科举制有问题,但问题并不是考试制度。

相反,在纸张和印刷术时代,考试选拔制度,就1793年的情况,绝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选拔体系。

只不过是考试的内容、学的东西不行。

但问题是,学堂制度不是私塾,需要朝廷拨款才能建起来。而大顺现在这水平,显然又不可能把学堂普及到乡村。

某种程度上讲,大顺现在搞这种教育改革,既相对于过去阻碍了阶级间的流动性;也拉大了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同时也会造成乡村识字率的下降。

这一点,是母庸置疑的。

最简单的来说,平民自耕农家庭,以前还能在村子里的私塾开蒙、识字。

而要搞学堂教育的话,大顺肯定没能力村村都建学堂,仍旧是皇权不下县,也就是县一级普及了学堂,顶天就这样了——如果大顺朝廷不是疯了,搞三饷模式加增助学税的话。

那么,这种改革,不触动农村的土地制度、所有制、基层管理等问题的话,地主乡绅无疑是比较乐意的。

因为本质上还是科举。

只不过科举的内容改了而已,试题的内容变了。

而且,地主乡绅这等依靠地租能在城市生活的,实质上是考试优势也加大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新顺173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OPPO小说只为原作者望舒慕羲和的小说《新顺1730》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望舒慕羲和并收藏《新顺1730》最新章节。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人到中年纸老虎 连载 117万字

民国投机者
民国投机者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嗯,好吧,好吧,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您认为写得好,请投我一票,如果您认为写得差,请指正。读者群: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招生中)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已满)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已满)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已满)黄埔军校第五期894

有时糊涂 全本 835万字

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杨沅请秦相赴死!”“你有什么凭据指称本相有罪?”“莫须有!”有求传媒的杨沅误入南宋临安。本想重操旧业,做古代危机公关第一人,却不想竟开疆拓土,并夏融金,弄潮天下,我为天子!

月关 连载 197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凤凰北斗 连载 138万字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所谓天子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或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而朕,曾为天子!承六世之余烈,邵述先帝之志。鞭西贼而惩旧党,所能必为,所伐必克,扫皇宋百年之积弊,使天威远畅,丑氐震叠!奈何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幸上苍哀怜,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留学于现代之世,经历科学之盛!如今!朕留学归来,重归少年。三尺长剑在手,问尔群臣:何日缚得苍龙?

要离刺荆轲 连载 402万字

[历史] 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 不曾见秦时月
[历史] 金玉满唐 十年卧雪
[历史] 我在异世界召唤 彐衵
[历史] 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 玄冥铁骑
[历史] 明末:边军不退 沐风叶
[历史] 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 一点墨染
[历史] 我家娘子太体贴 扶摇九天
[历史] 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 勤奋的徐三少
[历史] 带着美女闯三国 无名老僧
[历史]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我叫罗小飞
[历史] 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 九月的槐树
[历史] 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 我要吃月亮
[历史] 朕,剩者为王 爱吃酥羊肉的刀宗人
[历史]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历史]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江南狂少
[历史] 乱世种田日常 小乔且中路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OPPO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OPPO小说

本页面更新于2023-11-19 15: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