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佛道圣迹
一、石刻佛经:岩骨上的慈悲
(一)晨钟未响的启程
寅时三刻,灵山北麓的石阶上响起第一声竹篓碰撞声。张老汉背着半旧的枣木刻刀袋,腰间挂着盛着朱砂的葫芦,鞋尖踢到松动的山石,火星溅在露水未干的苔藓上。他摸了摸左腕的疤痕——那是十年前在灵溪救起落水孩童时被岩石划的,当时昙摩大师在华严寺为他敷药,曾说:“施主与灵山有缘。”
转过三道弯,岩壁上的残佛映入眼帘。这尊半人高的释迦牟尼像,面部在五十年前的山火中被熏黑,衣纹却仍清晰如流水。张老汉跪地,取出磨得发亮的柳叶刀,刀鞘上刻着“忍辱”二字,是亡妻临终前用指甲划的。“秀娘,今天该刻《金刚经》第三品了。”他对着石像喃喃自语,指尖抚过岩面,凉得像秀娘临终时的手。
(二)千人刻经的长卷
卯时初,山径上的人流已如蚁群。挑夫王二狗的竹篓里,除了刻刀,还躺着昏迷的母亲,她的喉间痰鸣像破风箱。“菩萨若显灵,让娘能喝上一口水也好。”他抹了把汗,忽然看见前方岩壁下,老尼正领着一群村妇调制石绿颜料——用灵山特有的孔雀石磨粉,混着晨露和糯米浆,香气里带着矿物的清冽。
第一个刻字的是七岁男孩虎娃,攥着父亲留下的断刀,在张老汉指导下划出“如”字的第一笔。刀刃卡在岩缝里,他急得直哭,张老汉轻轻包住他的小手:“石头硬,心要软,菩萨在看着呢。”血珠从虎娃指缝渗出,滴在未完成的笔画上,奇迹般地,岩面竟自动泛出浅金纹路,将歪斜的笔画补正。
午时,阳光斜切岩壁,五百信众的刻刀在赭红色砂岩上起落,火星与汗珠齐飞。华严寺的知客僧玄慧背着经箧而来,每走十步便诵一段《金刚经》,袈裟上的金粉随步伐洒落,在岩面形成流动的光痕。当他走到张老汉身边,见老人已在岩壁上刻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刀工虽不工整,却笔笔透着力透石背的虔诚。
(三)血墨相融的圣典
未时三刻,张老汉的柳叶刀突然崩了口。他盯着岩壁上还差半笔的“佛”字,颤抖着从葫芦里倒出朱砂,混着指尖的血,用指腹补上最后一画。鲜血渗入岩缝的瞬间,整面岩壁发出蜂鸣般的震颤,先前刻下的经文竟如活物般游动,金色光带顺着笔画蔓延,将残佛的面容重新勾勒——眉眼低垂如俯瞰众生,衣褶间流淌着银河般的光尘。
“快看!菩萨显圣了!”虎娃指着石像,只见佛眼睁开,金光中浮现出无数小手,轻轻抚摸刻经人的伤口。王二狗母亲的喉间痰鸣突然消失,她在竹篓里张开眼,伸手接住岩缝中渗出的一滴金露,浑浊的眼球竟恢复了清明。玄慧法师合十礼拜,取出鎏金贝叶经,经上文字与岩壁经文一一对应,形成天地共鸣的法相。
刻刀声渐歇,万余字的《金刚经》在岩壁上绽放光芒,每个字都像悬在半空的莲花,花蕊中坐着
tiny
的菩萨像,向下方信众微微颔首。张老汉摸着岩壁上的“忍辱”刀痕,忽然听见风中传来秀娘的声音:“老头子,你看,咱刻的经,比星星还亮。”
二、道藏石窟:石穴中的玄音
(一)罗盘定穴的玄机
与此同时,灵山南麓的鹰嘴崖下,三清观的李玄真道长正脚踏禹步,手中罗盘的天池水纹剧烈震荡。“丙山壬向,水绕明堂,此乃玄武垂头之象。”他的青衫早已被汗水浸透,袖口处“清静无为”的刺绣褪成浅灰,却掩不住眼中精光——此处岩壁,正是《云笈七签》中记载的“青牛卧云穴”。
七个道童各持不同法器:首徒明虚握桃木剑,次徒明静捧《道德经》竹简,其余人分持玉磬、铜铃、水盂。玄真道长咬破指尖,在岩壁画下五雷符,符咒刚一接触石面,便传来闷雷般的回响。“开!”他的拂尘重重劈下,鹰嘴崖的鹰嘴突然“咔嗒”转动,露出隐藏的石窟入口,门楣上“道隐无名”四字古篆,在晨光中泛着水银般的光泽。
(二)凿石穿云的秘仪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快眼中文网】《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超时空快递》《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1979黄金时代》《我有一个修仙世界》《白衣披甲》《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文明之万象王座》《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
OPPO小说【oppoxiaoshuo.com】第一时间更新《大话灵山》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