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OPPO小说oppo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着山上的小弟子日渐增多,读书修行论道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会经常组织在一起论道的聚会。刘莲也加入其中。
甲:“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应当如何解释?这于后面的一些段落,好像有矛盾,比方说道德经第十三章:‘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这句话说,把天下当做自己的身体那样对待,那么选择这个人治理天下是明智的。”
乙:“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天地是没有分别心的,祂没有好坏之分,对万物都是一样。圣人也没有任何分别心,所以对好人、坏人都是一样的。所以圣人教化世人,是不应当区分种族、宗教、行业、贵贱的。”
丙:“刍狗主要在古代祭祀的时候使用,祭祀期间会备受重视,但是祭祀完成后就毫无用处,被随意丢弃,或用火烧掉。是否意味着一个人,哪怕再成功,不管有多少高光的时刻,也终将被上天舍弃,所以功成身退,才是最好的归宿。否则,被天地抛弃后就不会有好下场。”
刘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字面意思是天地并不仁慈,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然而联系上下文,这种理解有失偏颇。另一种理解则是认为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即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包括运气、因果,与天地无关;天地顺其自然,按照其发展规律,得到应有的结果。
同理‘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字面意思是:圣人没有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刍狗一般。实际上是说圣人没有区别之心,对待所有人都一样,任凭人们自作自受。也就是说,自然的法则是对待世间万象一切平等,在人的世界里,也应如此才是正道。”
丁:“那慈悲心,慈悲众生是不是有为?如果无为,一切顺应自然,应该少管闲事,与慈悲救渡是否矛盾?”
这时众人都陷入思考之中,一时很难给出答案。
刘莲:“无为和少管闲事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无为是指不刻意追求结果,不强制干预自然规律,而是顺应自然,让事情自然发展。而少管闲事则是指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干涉别人的私事和个人空间。
慈悲救度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是指关注他人的痛苦和困难,尽力去帮助他们,给予关爱和支持。这与无为并不矛盾,因为慈悲救度是出于对他人的关心和爱,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结果或回报。在慈悲救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顺应自然,不去强制干预自然规律,而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去帮助他人。
因此,无为和慈悲救度并不是矛盾的,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实现。我们可以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去帮助他人,不去强制干预自然规律,让事情自然发展,同时也可以关注他人的需要和痛苦,尽力去帮助他们,给予关爱和支持。这样就可以实现无为和慈悲救度的共同目标,即实现内心的大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