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一百万
梁园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OPPO小说oppo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八十年代开始,有股子热潮是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出国热,改革开放之后,许多老百姓都看到了国外的繁华,于是想方设法地出国。
燕京、魔都等地的美利坚大使馆、领事馆外面排起了长队,都是想尽办法来申请前往美利坚签证的华夏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音乐家,有文学家,有商人,当然也有官员。
不过,普遍来说能移民的都是有钱和有社会地位的人。
由于改革开放初始,出国还是个新鲜事,因此在各个城市里,还自发地形成了信息交流中心,用于交流如何通过签证,尽快出国的办法。
在早年,由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尚浅,加之政府的财政实力有限,公派留学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出国的人数寥若晨星。而“远嫁他乡”则成为了当时出国的主要途径。能够成功嫁给外国人的女性,往往都出身于诸如燕京和魔都这样的繁华都市。
这些外国人的华夏妻子,她们的眼光并不局限于美国,只要是外籍人士,她们都愿意嫁过去。岛国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阿根廷人……还有一大批嫁到港台的。
曾经某位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燕大学生曾经说过,那个时候你要是有本事带女生去国外,燕京所有学校的校花任你挑。
因为出国热,托福成了青年人整天挂在嘴上的一个词汇,大家都在学外语,都为了准备考托福、为了出去,连学外语用的收音机、录音机都成了紧俏商品,英语培训节目和培训教材更是火得超乎想象。
就说于敏吧,他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他在外面找了个培训学校当老师,靠着还算不错的英语,也赚了不少钱。
人们似乎都把外国当成了天堂,尤其是以美利坚为甚,似乎只要去了美利坚,就能立刻过上好日子,但实际上真的如此么?
因为两国经济发展程度和汇率的差异,哪怕是在美利坚端盘子,也比在国内当大学老师赚得多,的确有人因此赚到了在国内无法想象的钱,但随着带来的也有诸多问题,美利坚也并非天堂。
国内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发现了问题,姜玉楼也曾写了一部小说叫《北京人在纽约》,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
只是,在许多人眼里,书里的问题似乎并不是个事。只要能赚钱,谁又会在乎什么种族歧视和枪击抢劫之类的。
美利坚这么多人,普通人碰到的概率一定很低吧。
郑小龙是个电视人,对社会热点比较关注。他在看过央视的《编辑部的故事》后,突然奇想。如果拍摄一部告诉老百姓,真实的美利坚是什么样的小说,一定会大受欢迎。
于是,他想到了姜玉楼的《北京人在纽约》。
这个年代,没有比姜老师更了解美利坚的作家了。
同时,郑小龙也是姜玉楼的书迷。
那句“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让他决意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
一次艺术中心的创作会议后,郑小龙和冯晓刚提起了这件事儿,“我打算拍一部关于纽约的电视剧。”
他把《北京人在纽约》递了过去,“如果领导同意这个项目,到时候你当我的助手,咱们一起去美利坚见见世面。”
那可是美利坚,即使郑小龙见多识广,知道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可是有滤镜在,美利坚在他心里还是很高大上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晋末长剑》《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我在大夏窃神权》《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重生成阴鸷太子的心尖宠》【多趣阁】《斗罗:七杀惊绝世》《教皇请登基》《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小白书】
《1979我的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OPPO小说只为原作者梁园筑梦的小说《1979我的文艺时代》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梁园筑梦并收藏《1979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