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93节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三六九龄 加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OPPO小说】地址:oppoxiaoshuo.com

就当从来没有提过把姚溪许给卫景平这件事。

……

五月初十日,皇宫勤政殿,御书房。

睿元帝批完奏折搁下笔,颇有兴致地问身边当值的内侍李桐:“今日换墨了?”

怎么写起字来的手感与以前不大一样,墨香之中还带了几丝果香的甜气。

内侍李桐说道:“陛下今日用的是姚墨。”

“姚墨?”睿元帝微讶。

不是说姚家后继无制墨的人了吗?宫中已经十多年没见到过姚墨了。当初姚家无人制墨,宫中所用换成戴墨之后,他皱了好几次眉呢,总觉得戴墨不如姚墨好用。

也许是他自从读书开蒙就用姚墨,习惯了的缘故。

“昨日姚家送来几锭墨,”李桐说道:“老奴瞧着好,就给陛下研了来用。”

睿元帝又提笔沾了沾墨:“嗯,朕用着好。”

李桐又捧了两个精巧的木盒子放到御前:“总是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想不到姚墨一别多年,也叫人另眼相看了。”

睿元帝松弛了神经问他:“怎么个另眼相看法?”

一锭墨罢了。

李桐下意识地捏起了兰花指:“陛下瞧瞧,姚墨也向陛下献《耕织图》了。”

还是印刻在墨锭上的《耕织图》。

每年的春秋两季各地献上来的《耕织图》多如牛毛,睿元帝早就不稀罕了,只是上朝时偶被群臣提起来,丢一两句老套的说辞,譬如勉励各地“望杏敦耕,瞻蒲劝穑。1”之语,总之,提醒户部监督各府、州、县劝课农桑就是了。

睿元帝饶有兴致地拿起“采棉”墨锭瞧着:“总是见作物蚕桑图的,朕还是头一次见采棉花的。”

“如今我朝棉花之为用,可以织布制衣,可以御寒生暖,是以普通百姓家中无不依赖之,”李桐进言道:“老奴以为棉花之功大于蚕桑了。”

毕竟绫罗绸缎也只有达官贵人才穿得起,而寻常的百姓多以棉布为衣或者制被,棉花才是真正衣被天下之物。

“你说的甚是,”睿元帝又去看“拣练”墨:“这画也雕的好,有生机,这两锭墨,就摆在朕的书案上吧。”

先前摆的那幅《盛世耕织图》看了二十多年,也没什么新意了。

这两锭耕织图墨摆上去,眼睛能稍稍新鲜一些不说,姚墨从来都是嗅来馨,拈来轻,看折子看累了还能把玩一二,还有啊,遇上气人的臣子,他随手掷出去都能打得那人嗷嗷喊娘,可,十分可。

他当即拈起来试了试手感,嗯,也不错。

第二天睿元帝上朝的时候,由于热乎劲儿还没过,因而主动说了叫各处劝课农桑的话,叫群臣炸了窝。

老天垂怜我朝,多少年了,帝心系农耕之事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啊。

盖因睿元帝在位45年了,光年号都换了七个了,但自大历元年开始,他膝下的皇子们明里暗里纷争太子之位不止,朝中世家权臣擅权营私不绝,他则汲汲于一手玩得贼溜的制衡之术,无暇顾及其他了。

每年春秋二季,各地春耕农忙时节,甚至遇上旱涝灾荒的年份,只要大臣中无人提及,睿元帝是绝不会主动过问农桑之事的,一句话都没有。

也正因为睿元帝的心思都花在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上,因此这些年论起天下士子的举业之事,春闱秋闱出题目,各主考官也多挑《不患无位》、《臣侍君以忠》等这类君子修身或者君臣关系为旨意的四书五经中的篇章出题目,鲜少跳出这个圈子。

七月中,夏日长。

这一日下了早朝,睿元帝命户部侍郎谢回到御书房陪他下棋:“谢爱卿啊,你不日就要赴甘州府主考,朕甚是舍不得你离京。”

谢回一离京,内阁大臣逢早朝必吵架,皇子们勾心斗角四处挑事,他烦心的时候都不知找谁出主意分忧了。

“陛下厚爱,叫臣惶恐不已。”谢回立刻跪地叩首。

睿元帝缓缓落下一枚棋子:“甘州的事了了,早日回京陪朕下棋吧。”

谢回谢恩,退出御书房之前,他瞟了一眼御案上各处曾献上来的一幅幅精工巧作的《耕织图》。

几日后,赴甘州之前,他翻了翻《孟子》。

此科秋闱的题目,有了。

……

上林县。

这日县衙忽然贴出告示,大意是说朝廷各部劝课农桑,不准农户春秋两季荒置手里的农田了。

白鹭书院。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得知消息,顾世安立刻挥笔在宣纸上写下《孟子·梁惠王下》这句话,不等墨干,他又把纸团起来,捏了捏,掷到了一旁。

作者有话说:

1《隋书·音乐志下》,意思是春季看到杏树花开,农民开始耕田播种,夏季看到菖蒲开花,农民们互相劝勉,开始收割夏熟作物。

第104章乡试

◎“瓮中捉卫景平”◎

秋闱定于八月初六日在甘州府贡院举行,一直到七月初二十日,卫景平还留在上林县家中闭门读书,之前除了上林县贴出劝课农桑那日,他写了句话叫人捎给顾世安,期间但凡被问起乡试的事,他只平静地说道:“再等等。”

月初樊先曾派人来说咸州府衙出了个捕快的缺,要举荐他三哥卫景川去任职,被卫家人一口回绝。

不过卫长海将此事瞒得滴水不漏,没有叫卫景平知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转载请注明来源:OPPO小说oppoxiaoshu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OPPO小说只为原作者三六九龄的小说《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六九龄并收藏《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最新章节。
苟在明末当宗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朱慎锥来到大明成了宗室宗室实在不好混,俸禄克扣还要拖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要命萨尔浒明军大败,万历也没多少活头了,乱世将至,躺平就是死,总得搏一搏吧?

夜深 连载 255万字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儒生其实很纯粹,也很可爱!他们以礼为核心,试图让所有人信服他们的“礼”。所以当你能让儒生们信服,那你就是夫子!当你能让夫子们信服,你就是大儒!当你能让大儒们都信服,你就是文宗!这时候你会发现,儒家已经没有对手了,你只能去找百家诸子,让他们也听你的,最终显圣!

鱼龙服 连载 249万字

民国投机者
民国投机者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嗯,好吧,好吧,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您认为写得好,请投我一票,如果您认为写得差,请指正。读者群: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招生中)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已满)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已满)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已满)黄埔军校第五期894

有时糊涂 全本 835万字

覆汉
覆汉

负大任,回千年,群雄并起三国乱,逞义气,斗江山,逐鹿中原起烽烟,狂风起,旌旗卷,刀关剑影月光寒,图天下,留美谈,万里山河碧血染。一个古汉语专业大学生坑爹穿...

榴弹怕水 连载 503万字

佣兵1929
佣兵1929

现代佣兵周文意外魂穿到民国学生周文身上。他利用穿越带来的一颗佛珠的神奇功能,再加上后世带来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打造了一只武功高强、军事技术顶尖的佣兵团队。他带领这支佣兵团,历经中原大战、淞沪抗战、称雄上海滩。装备了当世最先进的各种武器,最后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带着兄弟们杀鬼子......

山有意 连载 541万字

穿成捕头之子的科举路
穿成捕头之子的科举路

简介:成长·逆袭征文“逆流而上,鱼跃龙门”参赛理由:男主刻苦学习,科举入仕,步步为营,逐渐走上人生巅峰。文案如下:沈持胎穿到大弘朝的没玉村,爹是县衙小吏,俸禄低但凑合咸鱼。然而在乡野间......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士族之女的种田青云路
士族之女的种田青云路

专栏有完结文《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预收文《东宫小女官》,蟹蟹关注~胎穿成高门贵女,孟令姜在富贵窝里长到十五岁时,北方战乱不休,孟氏举家迁往江南。离开京城后没了家产傍身,娘亲又病弱,仅靠着府中青黄不接的月例银子过活,很是艰难。望着沃野千里的江南,想着后世这片土地上的繁华,孟令姜给自己拿了个种田的剧本,哐哐开荒种地,稻麦兼作,推广牛耕,改良水车,疏通水利,制糖养猪……最喜欢的莫过于五谷丰登猪壮禽肥。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穿成武官之子的科举路
穿成武官之子的科举路

【本文将于10月26日周三入V,届时三更,请大家继续支持。】卫景平穿越了,穿成了一个卸甲的从七品武官之家的老来子。他上面有三个亲哥哥,大哥擅射,一把弯弓百步穿杨,吓得山里的大雕连夜叼着崽儿搬家......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简介:沈持胎穿到大弘朝的没玉村,爹是县衙小吏,俸禄低但凑合咸鱼。然而在乡野间皮到六岁时,他娘告诉他,在京城有个跟他订了娃娃亲的未婚妻。他娘还说,未婚妻家里是当朝四世三公的侯门......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历史] 乱世种田日常 小乔且中路
[历史] 谍战风云录:大宋 香菇草莓牛肉酱
[历史] 倒拔三国 神枪帅飞侠
[历史] 我在三国逆转乾坤 小玉米芽
[历史] 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 九月的槐树
[历史] 大宋小农民 沭河小花生
[历史]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三六九龄
[历史] 最狂上门女婿 十全十美的佳
[历史] 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 一点墨染
[历史]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江南狂少
[历史] 清末土司王 司徒南
[历史] 我家娘子太体贴 扶摇九天
[历史]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历史] 我在异世界召唤 彐衵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OPPO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OPPO小说

本页面更新于2024-07-06 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