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柏林电影节经过两周展映,最终有5五部电影进入“金熊奖”提名名单,这两周在欧洲大放异彩的《追随》,自然不会连提名都拿不到。
3月3日,终于来到万众期待的红地毯和颁奖环节,但有点诡异的是,今年最热门的电影,居然最低调。
吴邪这次是一个人来德国,自然也是孤零零地一个人走红地毯,没有剧组比他更低调了。
但那是指声势,若要论风骚程度,他一个人就足以抢走所有人的风头。
大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让吴邪在全世界露脸的机会,一早便为他定做了一件《撕裂的末日》中男主角的同款中山装式教士服。
这部电影的好坏姑且不论,但男主角的服装着实惊艳,那一身看起来像是军装风格的教士服,初看有点像魔改的风衣,仔细一看似乎更像中山装,整体给人一种将杀气内敛,但依旧酷劲十足的感觉。
吴邪穿着这么一副炫酷时髦的衣服走上红地毯,一露面就谋杀了无数胶卷,引起了大量影迷的欢呼!
香港来的少数媒体,更是感觉无比荣耀,这种场面可太少见了。
欧洲媒体这一周没少对这部来自香港的电影进行报道,虽然这并非香港电影第一次进入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但能被最终提名走上红地毯,这次是仅有的三次之一,也是最被看好能拿奖的一次。
《追随》经过两周展映,早已积累了不俗的口碑,被认为是本届“金熊奖”的头号大热门。
电影节的2位主席和9位评委,大都给出了正面评价。
媒体也在不断重复着这部电影的结构和剪辑是如何惊艳,还有那些参加展映的观众,他们的口口相传对《追随》的口碑起到了很大的传播作用。
这些影迷在鉴赏能力上,要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所以对于这种风骚的叙事结构,突破性的剪辑方式,希区柯克时代的质感,不缺乏刺激性的剧情,没道理不给出五星好评。
不仅如此,这些人看过电影后,还会介绍给亲朋好友,甚至与陌生影迷在影院外的露天咖啡店聊得起劲,整个柏林这一周都在热烈讨论这部电影,口碑自然传了出去。
吴邪在颁奖典礼前,便收到了不少欧美大型片商和电影公司的邀请,这些人与他洽谈的都是海外发行权的事情。
他不是导演,但却能代表罗峰卖出版权。
现在好消息是,他们不需要跟邵氏合作,美国的电影公司便主动送上门来。
但这种合作充满了一种让人不舒服的傲慢,不过这并非针对吴邪,这帮人就算面对欧洲的电影制片商,也是同样的态度。
美国的电影市场从来不给外国电影生存空间,欧洲电影在美国上映,一样要遭受诸多限制,大多只会在小范围内排片,票房鲜有过千万的情况。
这也不怪人家,每个国家都会限制外国电影,美国电影在印度的票房就不超过10%,日本不引进美国口碑好的动漫剧场版,中国也有国产电影保护月。
但是美国的拳头硬,一方面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别的国家都针对他,自己却几十年如一日的限制所有外国电影。
最牛逼的是,各国尽管都有保护自己电影市场的政策,但美国还是有办法撬开口子,能让自己的大片在全球席卷海量票房的同时,继续严防死守,不让其它国家的电影在自己的市场上赚到钱。
但这也不怪他们,美国在各个方面都霸道惯了,他们什么时候不这么霸道了,那才是怪事。
霓虹人为此想过办法,他们把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一家买下来。
但这么做的后果也很严重,另一位面“日本人入侵好莱坞”便引起了美国公众的强烈反对,索尼在这次收购上损失惨重,一路赔了二十年才勉强消化掉。
大佬以此为鉴,从一开始就不准备让华裔宿主入侵好莱坞,特别是美国的传媒和电视行业,这些领域必须由混血宿主,或是白人宿主来侵入,这样来自美国的抵触就会小很多。
美国的一线电影公司,一直以来默认的潜规则是不引入亚洲电影,特别是华语电影;二线电影公司的潜规则是不给亚洲电影大范围排片,只能在小范围内上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