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民间志》转载请注明来源:OPPO小说oppoxiaoshuo.com
沧州城南的卫河码头边,几百年来,始终立着一块半人高的青石碑。石碑材质古朴,质地坚实,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将其打磨得发亮。每当漕船浩浩荡荡地从河面上经过,船夫们总会不自觉地对着这块石碑行注目礼,眼神里满是敬畏与虔诚。这方石碑,镌刻着乾隆五十六年那场震动直隶官场的“石兽奇案”,也承载着一段关于真理与偏见的古老寓言,如同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那年盛夏,暴雨毫无征兆地倾盆而下,来得极为蹊跷。乌云好似墨汁一般在天际翻涌汇聚,将整个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白昼仿若黑夜。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打在地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卫河水在暴雨的肆虐下暴涨三丈,浑浊的浪涛汹涌澎湃,如同一头挣脱了枷锁的猛兽,横冲直撞。河神庙前那对镇水石兽,在这般凶猛的水势冲击下,瞬间被冲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荡荡的基座,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惊心动魄。
消息很快传到了河间府衙,知府刘秉义正坐在宽敞凉爽的厅堂里,对着一碗冰镇酸梅汤发愁。他眉头紧皱,眼神中满是焦虑,手中的扇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却怎么也驱散不了心头的烦闷。河道总督衙门的巡查使下月就要到了,而这对前朝留下的石兽,一直以来都是治河功绩的重要见证,如今却不翼而飞,这可如何是好?想到此处,刘秉义猛地站起身来,“传令沧州知州,十日之内务必寻回石兽!”
惊堂木重重地拍在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震得酸梅汤泛起层层涟漪。
这道命令一下,沧州城当即炸开了锅。码头苦力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成群结队地汇聚到卫河岸边,他们挽起裤脚,露出结实的小腿,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急切,渴望能在这场寻兽行动中获得丰厚的奖赏;私塾先生们也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他们此刻也被这场热闹所吸引,三两成群地讨论着石兽可能的去向,不时还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的见解;绸缎庄掌柜们停下了忙碌的生意,站在店铺门口,望着卫河的方向,脸上写满了好奇;就连城外白云观的道士,也身着道袍,加入了寻兽的队伍,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祈求神灵的指引。知州衙门开出五十两白银的赏格,更是像一把火,点燃了众人的热情,让卫河两岸的芦苇荡里昼夜晃动着灯笼火把,宛如繁星点点。然而,半个月过去了,众人寻遍了卫河的每一处角落,却连一块碎石都没捞着,希望如同泡沫一般,在无情的现实面前逐渐破灭。
这日清晨,西大街茶馆里飘着茉莉香片的袅袅香气。茶馆里热闹非凡,茶客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石兽的事情。退休的河道书吏赵老四蹲在长凳上,他身形微胖,脸上带着几分世故的神情,眯眼看着河工们绘制的河床图,悠悠地说道:“要我说,这石兽怕是被冲进东海龙宫了。”
邻桌的秀才王守诚
“啪”
地合上折扇,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义正言辞地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石兽重逾千斤,定是沉在落水处下游的深潭。”
他穿着一袭长衫,头戴方巾,举手投足间尽显文人的清高与自负。
茶馆角落忽然传来沙哑的笑声。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个驼背老翁倚着扁担,补丁摞补丁的短衫上沾满了河泥,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泥土气息。他就是老河工张铁锚,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眼睛里却透着一股历经沧桑后的睿智与深邃。“后生们见过春汛时的麦秸垛没?”
张铁锚掏出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了几口,吐出一团浓浓的烟雾,“去年大水,上游漂下来的麦秸垛全卡在回水湾,倒比沉底的石头冲得还远。”
他的声音沙哑却有力,在茶馆里回荡。
王秀才正要驳斥,知州衙门的差役忽然撞开门板,慌慌张张地喊道:“巡抚大人请来的江南名士到了!”
这一嗓子,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茶馆里的争论。众人纷纷起身,朝着码头的方向涌去,想要一睹江南名士的风采。
码头上,留着三缕长髯的江南水利名家周文渊负手而立,他身着一袭青色长袍,头戴儒巾,气质儒雅,仿若仙人下凡。身后跟着四个抬着铁梨木沙盘的学徒,学徒们个个神色恭敬,小心翼翼地抬着沙盘,不敢有丝毫懈怠。“水流之力,不过冲、刷、淤三字。”
周文渊指着沙盘中缓缓流动的细沙,声音沉稳而自信,“重物入水,必顺流而下,此乃《水经注》铁律。”
说着,他将铜兽模型掷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我在现代留过学》《身为邪祟的我,教她们斩妖除魔》《沧澜道》《从盒而来》《文明之万象王座》《领主又红名了》《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小侯爷他追悔莫及》《大奉打更人》
一分零二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OPPO小说oppo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