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就会得到有效控制,不再糟蹋粮草;另一方面,原本令人头疼的白鹿繁衍速度,如今反倒成了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
可汉武帝君臣千算万算,漏算了物价这个最要紧的因素。
汉武帝时,通胀现象已经出现,物价比“文景之治”时涨了很多,但总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居延汉简里记载“小奴二人”只值3万文,“牛车二辆”只值4000文,“田五十亩”也不过值5000文,这是边远地区的物价。长安一带价格最高,一石粮食价格不过100文,汉书记载,名将李广的哥哥、汉武帝时曾当过丞相的李蔡,私下盗卖了京郊阳陵墓葬土地三顷,总地价也才40万文即一张白鹿币的标价。同时代的文献显示,“一类地区”顶级农地的价格,一亩也不过3000文,一张白鹿皮,居然堪比100多亩最好的农田。
可想而知,如此“大面值钞票”拿出来发行,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接盘”,如此大的“面额”,又如何能在市面上流通
汉武帝君臣漏算了“市场用不起”这一道,只得“强买强卖”,规定诸侯朝觐必须进贡白鹿币,也就是说,他先把白鹿币按40万文一张的价格卖给诸侯,再让这些诸侯把白鹿币原物奉还,等于白讹人家一大笔钱。可这诸侯的数量,怕还比不过上林苑中白鹿的数量多。这些白鹿币又不断在皇帝和诸侯间循环打转,“鹿皮积压”问题,是无论如何无解的了。
虽然大明接受了白鹿币币值过高的缺点,印制了一百文到壹贯的大明宝钞。但是,它们的本质都没有区别。都是朝廷用度紧张,皇帝强买强卖,空手套白狼的行为。
而且最低面值一百文与白鹿币的40万文,其实并没有多少区别,普通百姓都用不上,也用不起。最后接盘的不还是他们这些人
沐家会接盘,是因为他们沐家是非皇子的驻边军团。兑宝钞本身是为了表忠心。
“忠心”二字,不要说一百文,就是万万文,对沐家来说,也是值得的。
然而李家又是为了什么李家又不是驻边军
“难道李世伯也要分封了”沐春笑了笑,旋即有些好奇地问道。
李文忠是皇上的亲外甥。说不定真的会封。
“分封没有。我们是为了修行。”
李景隆实话实说。
“你们还在跟十三皇子一起修行”沐春惊讶地瞪大双眼。
先入为主的沐春,一早认定十三皇子别有打算。
至于朱桂的基因优化液,目前服用有效者,只有李家姐弟、太子、马皇后、郭惠妃。
李家姐弟本就年轻,皮肤白一点儿,很正常。马皇后与郭惠妃,是后宫,以前还有个刘基自由出入。现在没了。
而且皇帝的女人变漂亮,哪儿有其他人嚼舌根的份,不要命了
太子是大事。但正因为是大事,太子一系的属官才在不断降低朱桂的用。
朱桂讨老皇帝的喜,“无法无天”也就算了。他们一点儿也不希望朱标登基后,朱桂也满大街的揍他们。读书人的体面还要不要了
甚至他们原想发动的工匠闹事,也只能先停下来。
朱元璋很顾惜民力。这也是他们对抗皇权的杀手锏。只不过现在皇帝最疼的儿子救了皇帝最看重的儿子。
这杀手锏这有没有用
恐怕是没用的了。
所以,他们一边叫停,一边满大街的散播古往今来的献药救驾之功。同时还有卧冰求鳃之类的故事。
先不说人卧冰,能不能化冰。想化冰,为什么不用火烤之类的问题。
但是他们宣传是忠孝,这没有任何的问题,是政治极为正确的。
千百年来,他们一直在这么宣传。只不过这几天更集中罢了。
而且由于有着加塞,什么冬天的鲤鱼治病,什么冬天的青蛙治病,甚至冬天的蛐蛐也可以治病
在这样不断的轰炸下,很快便减淡了朱桂的用。
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不少人都知道一件事:太子病了,十三皇子献药,太子好了。
至于女子疯狂呵呵,她们说的更多的还是美。在古代,爱美的男人不能说没有,但是不包括沐春。他一点儿也没有擦胭脂涂粉的爱好。
“当然了。沐大哥,我跟你说,老师是有真才实学的,可不是骗子”李景隆一脸认真地说道。
“是吗”沐春撇撇嘴,如果是别的什么人,还有那么几分说服力。但那个是李景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但凡李景隆说的、做的,不一定是错,但是反着理解,躲他远一点儿,绝对不会是错误的选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跳崖后全京城追悔莫及》《港岛风云再起》《红楼之平阳赋》《重回年代赶海打猎》【武林文学】【盘锦大有小说】《天命之上》《带着超市大逃亡》《回到过去做财阀》《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